关于番外时懿结局的思考作者:popypolowho
关于番外时懿结局的思考
【写在前面】 第一次看番外时我是比较惊讶时懿的结局的,或者说尽管我隐隐能理解时懿结局背后的逻辑,但非常难以从情感上接受那个自信骄傲的人最后变成了“疯子”。 经过一段时间情感上的缓和后,我终于能够平静地阅读和思考番外。我不禁心底苦笑,当初长篇大论地劝作者一定要把番外写出来,那个“长篇大论”不如说在变相地论证“为什么傅斯恬会死”,如今报应来了,我又要写“为什么时懿会疯”。 总之,我很感谢作者愿意花精力写出这篇番外,我也很愿意再为《怦然为你》长篇大论一次,当然,都是我个人的主观想法,多有谬误,请大家包涵。 【在得知傅斯恬死亡前时懿对傅斯恬的态度】 众所周知(除时懿以外),在分手之后时懿一直特别特别想念傅斯恬。但由于分手时时懿处于“被背叛”、“被欺骗”的角色中,所以她的自尊心不允许她对傅斯恬有所留念。她需要通过去想傅斯恬做过的“坏事”,去丑化傅斯恬的形象来抑制那种会让她感到难堪的想念。 可是,不管是想念还是刻意的丑化,在时懿的幻想中傅斯恬是去相亲,嫁人生子,过普通人平凡幸福的生活去了。特别是和出租屋时期的日子相对比,相亲结婚的确是快速脱离经济窘迫、学业生活双重压力的方法,的确是“过好日子”。 所以从时懿内心深处来说(我们不管她承不承认),她想傅斯恬也好,她恨傅斯恬也好,她都希望傅斯恬真的过得好。如果说她当初不是信了傅斯恬去过更好的生活了,她可能也不会放手。 那么在得知傅斯恬死讯之前,时懿处于“再怎么丑化也还是想念,再怎么想念也见不到面”的极度矛盾的心理,这已经算是一种精神折磨,同时也让傅斯恬的死更具冲击力。 【对傅斯恬死亡的态度】 首先,在接电话的时候,时懿其实和大多数面对这种事情的人一样,懵了,对于“傅斯恬死了”没有什么实感。 这种不真实感既是因为她们分开了好几年,有时间的隔阂在里面,还因为她潜意识里不能够接受这个信息。因为从客观上傅斯恬不应该在这个年纪骤然离世,从主观上也与时懿幻想的“傅斯恬生活得很好”完全违背。 其次,在接电话到参加葬礼的那段时间,时懿试图逃避这件事,在矛盾的情绪中挣扎。 她理智上要刻意忽略这件事,毕竟似乎正常人对“渣前任”死掉了就应该是不甚在意,至少不会有多么痛苦。 同时忽略这件事也算是时懿的情感防御机制,通过刻意的忽略、遗忘来防止她出现情绪上的崩溃。 不过不管怎么从情绪上“嘴硬”,她的身体反应还是骗不了人。高烧两天,或许是情绪上的极度痛苦反映到了生理上,又或许是身体通过把痛苦转移到生理上来缓解情绪的疼痛。 所以,藏在忽略背后的是逃避,藏在逃避背后的是痛苦。(我们不管她承不承认) 最后,参加葬礼时时懿的情绪终于有了一次小爆发,她的害怕、痛苦、崩溃第一次浮在了表面。 这是由看见了傅斯恬的遗体和遗体被推去火化造成的。前面说过,时懿太久没和傅斯恬见面,同时她这几年的生活里应该也从不和旁人提起傅斯恬,所以傅斯恬的死有种不真实感。 现在,她亲眼看见眉目依旧却又褪去了青涩的傅斯恬躺在冰棺里,回忆铺天盖地地涌来,记忆里各式各样的傅斯恬和此刻躺在这里的傅斯恬重合了模样,时间的缝隙一瞬间被弥合。 现在,她有真实感了。看见傅斯恬的真实感,再也看不见傅斯恬的真实感,真正地、彻底地失去傅斯恬的真实感。 死亡这个词的意义对于此刻的时懿已经有点模糊了,记忆里的傅斯恬和“久别重逢”的傅斯恬已经融合在一起,她不是一个躺在冰棺里的尸体,而是会因为伤心而哭着寻求安慰、会因为高兴而笑出梨涡来的——时懿的爱人。 她的爱人会被一寸一寸地焚烧,直至剩下几块骨头、一捧粉末。这种真实感,要叫时懿怎么接受呢。 到这里为止,时懿反应其实也与常人无二,但我们都知道,此刻的时懿和她死去的爱人还隔着一层屏障。那层屏障后面是没能说出口的真相,是傅斯恬从未改变过的深沉爱意。这层屏障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对时懿的保护,因为只要什么都不知道,时懿就可以假装事情是按照她幻想的那样发展。但从时懿接到电话的那一刻起,她就注定了要冲开这道屏障,去拥抱她伤痕累累的爱人。 【文件袋】 在打开文件袋之前,因为傅斯愉的态度和模糊的解释,时懿肯定猜到了当年的事情另有隐情,那份文件袋里面装的说不定就是真相,时懿肯定想打开。(我们不管她承不承认) 再加之,这是傅斯恬死后唯一能够再去感知她、拼凑她原本模样的方法,这对时懿的诱惑力有多大不言而喻。 可是,她也害怕打开这份文件袋,傅斯恬已经死了,不管文件袋里面的内容是什么,是否与她的猜想相符合,她都没有办法面对。 而打开文件袋之后,里面的照片和手抄的聊天记录说明傅斯恬和时懿一样,在这几年一直都思念着对方。 至于那份“遗书”,纸张发黄说明是很早就写好的,也说明很早的时候傅斯恬就不想活或者活不下去了。那句“对不起”,已不知是对谁感到抱歉,又或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死亡感到抱歉。这两点都表明傅斯恬的状态一直都非常不好,心理负担特别重。 那句“111437”,是傅斯恬一直爱着时懿的证明。 “小鱼,好起来”,从这可以找到当年傅斯恬遭遇了什么,又为什么要分手的线索。 在聊天记录后面的那句“宝宝,我好累”,说明时懿一直是傅斯恬在那段艰难日子里的支撑,当然,是无望的支撑。傅斯恬知道能再次见到时懿的可能性有多小,但在逼仄压抑的生活里,她真的找不到别的什么来依靠了。 她在摘抄中回味和时懿在一起的时光,把那份舍不得、放不下藏进一笔一划,把惨淡日子里所有的痛苦放在一旁熬煎,等记录抄完了,痛苦也都蒸发了,她的力气都抽干了,才会说,“我好累”。她也仅仅只是对时懿说了,“好累”。 这是我借时懿的视角去看文件袋的感受,我想象不出来时懿本人作何感受,因为试图去代入就会感到闷痛。 在这里我已经完全理解了时懿的结局。一个人太疼了,又没有止痛药,发疯很正常。 【墓地】 在看到时懿前往傅斯恬墓地的时候,我心中抱有一丝时懿接受现实的希望。 在印象中,很多人不接受爱人死亡,就不会去墓地,好像不看见那碑,就可以不承认死亡。 但时懿不一样,她不仅去,她还半个月就去一次。 从外人看来,可能时懿是去陪伴傅斯恬,怕她一个人在那儿很孤单。她已经接受那座墓碑下就是她的爱人,看得很开。但问题是,半个月就去一次,频繁得反常。那一瞬间我意识到,或许并不是时懿去陪伴傅斯恬,而是时懿过分需要傅斯恬的陪伴。 无数次的寻求“陪伴”,也是无数次的面对“离开”,无数次经历彻底的“失去”。但她好像没有别的办法了。 【后来】 后面的时懿已经有了症状,不必再论。但我还是想说一下印象深刻的几点。 第一,时懿回忆起她曾经对傅斯恬说过的狠话,在正文里复合时傅斯恬谈及这个问题时懿并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直到傅斯恬说出“恶劣的基因”。这说明时懿完全是在气头上,又迫切想要傅斯恬给予她反应,才会说出这种话,她自己没把它当作需要听进耳朵放在心上的真话。 在番外里,时懿终于自己领悟到了,这句话有多伤人。她也体会到,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和愧疚,有多折磨人。 我个人认为这是时懿后期精神失常的重要原因,因为很多时候,愧疚比爱恨更沉重。 第二,时懿的自我保护机制曾经尝试过让她不要陷入自虐式的生活中。在时懿喝醉后看到的“傅斯恬”,用担忧的眼光望着她,这符合时懿心中对傅斯恬的想象,她知道傅斯恬会心疼她。同时,这或许也是时懿内心的映射,她自己也知道她的状态非常非常不好,不可以再这样下去。 可惜的是,时懿需要“傅斯恬”的担忧才能明白自己的状态很不好,而她要见到傅斯恬,只能是在意识不清醒的状态下。这根本是个死结。 第三,时懿终于完完全全感知到“傅斯恬”存在的时候,她哭着不肯睡,说“你骗过我”。傅斯恬的确骗过时懿,两次。 一次骗时懿会一直陪着她。 一次骗时懿自己要去相亲结婚,让时懿误以为她过好日子去了。 两次,只要有一次没有食言、没有隐瞒,她们就不会分开。 可惜,傅斯恬无能为力,而站在她墓前的时懿,也是一样。 【其他】 在构思这篇思考的时候正值广播剧告白的那一期更新,我在聆听更加立体化的甜食的故事时,忽然更深一层意识到了时懿的结局必然性。 傅斯恬是时懿在幼儿园时期就牢牢记住的人,从幼儿园一直惦记到大学,直至发现她就是自己幼时念念不忘的那个小女孩。她记得傅斯恬蘑菇过敏,记得她的胎记位置,记得傅斯恬申城的家在哪一条街。 傅斯恬是让时懿认识自我的人,是让她越过父亲带来的阴影,让她直面母亲可能的伤心失望,让她不顾一切矜持尊严在校园赤足奔跑的人。 傅斯恬是让时懿改变自我的人。她让时懿更勇敢,让时懿更“小气”,让时懿看到了世事艰难,然后依然愿意和她一起走下去。 傅斯恬没做过什么大事,没救过时懿的命,没让时懿大富大贵,也没让时懿功成名就,当然时懿也并不需要,她们的爱情也并不需要这些。只是,傅斯恬给时懿做过很多顿最合她口味的饭菜,给她洗过很多次衣服,会在她赖床不想起的时候宠着她给她穿衣服,会在她皮肤过敏的时候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扫好几遍。 这些都是小事,但没有几个人能为了某一个人,把所有的小事都记下,都做到极致。 傅斯恬给幼时的时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占据了时懿最绚烂的青春,她让时懿尝到了不甘心、意难平的滋味,她让时懿在极致理性下仍然感到情不自禁。 她不是突然砸向大地的陨星,她是沿着大地蔓延根系的树。傅斯恬的存在,在时懿人生的细密处浸透得多深,她从中剥离时,时懿就会有多疼。 现在,她死了。 假如我们是时懿,对于她的死亡,我们该如何自处呢? 大概,别人眼中的疯狂,是时懿自己最渴望的清醒吧。 没有傅斯恬的日子里,你也过得很累吧。 那就走向那片星河吧。 时懿,欢迎回家。 [1楼] 网友:popypolowho 发表时间:2023-02-19 18:57:33
【写在最后】 整个番外最意外的事情应该是我居然对纸片人真情实感了。其实《怦然为你》这本书由于比较长,我没有完整地读过第二遍。但是平时在和书友交流中会不断提到甜食,或是剖析她们的性格,或是打趣她们的行为。说得太多,好像真有这么两个人似的。 我要是不把番外当结局呢,其实也还好,更何况一开始我都不太理解为什么时懿是那么个结局。可是我对作者有种信念感,她那样写了,不管我理不理解,我都会觉得事情确实那么发生了。 第一遍看番外的时候囫囵吞枣,等到我平静下来可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看的时候,逐字逐句地读下来,反而能够理解这个结局。所以我把我理解的这个过程写了下来,也算是对当初催着作者写番外的一个交待。 写的时候买了一大包蜜饯,写完的时候全吃完了,还吃了一两块特别甜的小饼干,所以眼泪转了两圈又回去了。甜食果然是治愈人的。(乐) 最后再感谢一次作者在另一个维度上让这个作品更加完整丰富。一死一疯其实是非常老套的故事发展,但是在我心里,这个结局的撰写没有落入俗套,它站在前文的基础上达到了它应有的高度,有说服力也震撼人心。还希望然然以后能够多多洗澡,灵感喷涌,给我们甜食多写几个番外。 [2楼] 网友:这个杀手不太冷 发表时间:2023-02-19 19:04:13
看得出来木木真的很真情实感,哭唧唧的木木是,研究细节的木木也是 [3楼] 网友:这个杀手不太冷 发表时间:2023-02-19 19:06:48
《我们不管她承不承认》,时懿懿傲娇嘴硬的人设,从正文到番外,始终屹立不倒 [4楼] 网友:绛曲小姐的袍子 发表时间:2023-02-19 19:46:59
给木木打call。时懿成为他人眼里的疯子真的是一件很有冲击力的事情,如果说if线恬恬的死给我的感觉是给一个凄美悲剧画上凋零的句号、惨痛但合理;那时懿的疯就像是把高高在上的星辰摔了个粉碎,震惊又细想之下同样觉得合理。非常赞同木木老师说的“不管是想念还是刻意的丑化”,时懿内心深处是希望斯恬过得好的。这点很像隔壁余情,琇琇可以接受季侑言的离开,但接受不了季侑言的离去。恬恬活着时懿至少还可以通过丑化她的形象来自欺欺人,来给自己对她的想念找补,最起码她认知里的斯恬是离开了她也好好活着的(她嘴硬,但她内心就是这么希望的)。斯恬的死对于时懿而言是一个多维的打击,尤其随着真相的浮出,那些猜测丑化的保护罩瞬间被击碎,伴随失去挚爱的痛甚至变成了加倍的遗憾和愧疚。一生嘴硬的时壹壹“不管她承不承认”,她都太痛了,也根本承受不起。这个时候就连身边亲朋好友的关心也是拖着她不让她殉情解脱的负担吧,她能熬这么久,甚至最后也不是死于自杀,已经够坚强了。ps最后的“时懿欢迎回家”让我想到一些“我爱你欢迎回家”的刻在DNA里的刀子(凌美雪捂耳朵爆炸.jpg) [5楼] 网友:林有权 发表时间:2023-02-19 19:51:44
读木木老师《观后感》的观后感 好吧,其实是我自己本来就有点想写然后看了木木写的自己开始动笔。 我才看《怦然》的时候因为要上交手机,看的颇为囫囵吞枣,因为主视角是傅斯恬,所以大部分的感受是与她共情,看见她的愿望是做一个好人时心里的哽咽,看见她面对着寄养家庭的种种封闭,反而和时懿在一起后,才感觉到傅斯恬本人的一个成长,而不是在那种家庭下的被迫懂事。 时懿在正文里不管是面对家庭的纷杂事务,还是自我的感情纠结,包括重逢后的故作冷静还是情绪崩溃,给她的篇幅都不算很多,让我忘记了,其实她当时也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小姑娘,会使小性子,会迷茫,会冲动,会面对爱人分离时口不择言。 之前大家总是说笑,对斯恬开面包车的老板形象都要比时小总形象还要印象深刻,她自傲,自矜,自持,虽然这样作比较不合适,但斯恬经历的风风雨雨让她的成长更为深刻。反观时懿,失去斯恬的那几年生活,仿佛就像她本会有的生活,只不过条件艰辛了许多,但以她的能力,也总归会过的好些。 在出租屋的时候,我总盼着,再好些,再等等,就能好过一些,时懿考虑的是傅斯恬会不会一直爱她,一直在她身边,而傅斯恬担心的,是自己给她带来的伤害,就好像在干旱沙漠中生长的一株垂柳,不合时宜,独自坚韧,外界的一粒粒沙子,毒刺一般扎进皮肤表面,然而她的内心里还住着时懿,即便很努力的生长,干涸如刺的柳枝依旧垂向地面,她仍然渴望去拥抱时懿,去拥抱属于她的太阳。时懿不可避免的被斯恬的性格吸引,所以也走向了斯恬,去拥抱她。但斯恬身体上的那些取不下来的毒刺,在拥抱的时候,也扎入了时懿的身体。时懿因她暗下来的光芒,刺入了她的心中。 所以傅斯恬才选择了离开,她离开的时候我总在想,你离开了你的太阳,以后要怎么活下去呢,就像木木说的,这个操蛋的世界不配拥有傅斯恬这样好的女孩,这想法反而让我对斯恬真正的离开有了心理准备,能接受,也希望她能有自己的解脱。 读完番外以后,我才发现,原来不止斯恬将时懿当作了太阳,就连我也是,在我的认知里,太阳永远发光发热,她永远在那里,一如以往的自傲自矜,她虽然因为斯恬的离开而黯然,但骨子里依旧是那个说出,林虑懿德,非礼不处的时懿。 不论在不在一起,傅斯恬爱时懿,从生到死,因为斯恬对时懿的爱,所以成长得更加优秀,沉稳,她以为时懿会永远不再想见到她,于是她从时懿的世界里消失了,时懿在她的心里,是申城的太阳,但是她最后却葬于海城,于深海里,不见天日,遑论拥抱。 不管时懿承不承认,她爱傅斯恬,从始至终,可能就连时懿也从未想过,自己会那么爱一个人,她做到了自己的承诺,只是在当时给不了斯恬一个好的生活,所以她放手,斯恬违背了与她的约定,所以她可以理所当然地去遗忘,去恨。 然而当时懿接到斯恬去世的消息,接触到那支离破碎的真相一角时,她意识到她理所当然的放手没有换来好的结果,意识到自己心里爱的那个傅斯恬,再也履行不了陪在自己身边的承诺。那份支撑她在海城独自生活的信念猝然坍塌,这么骄傲的时懿又如何承受。 时懿疯了,这与她而言与解脱又有什么不同呢,在她的世界里,她的来来会像以往一样陪着她,她依旧是来来的宝贝。她见到了她的来来在阳光下的弯弯眉眼,傅斯恬不会再因为其他的事情欺骗她了,她们可以毫无阻拦的在一起了。 时懿不再是申城的太阳,斯恬不再是沙漠中的弱柳,她们会在海城中的万里星河中重逢,在虚影里弥补现实的遗憾。 (PS:都疯吧!我也疯!!) [6楼] 网友:这个杀手不太冷 发表时间:2023-02-19 19:53:17
时懿发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尤其是在愧疚爱意心痛各种负面情绪交织的情况下。时懿能在幻想中再见到恬恬,她应该也是开心的,四舍五入,是he了 [7楼] 网友:叶有钱 发表时间:2023-02-19 19:58:44
林有权说得对。玫瑰.jpg [8楼] 网友:小狗叼报纸 发表时间:2023-02-19 22:27:04
绷不住,呜呜呜呜呜呜,写得真好 [9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23-02-20 13:53:15
给林老师疯狂打call,我再也不说你叶公好龙啦~林有权·糖狐狸也好会写,比心。你们看得好仔细,我没有在行文里用直白的方式直接写出来的东西也被你们发现啦,开心~ 谢谢大家喜欢这篇番外 [10楼] 网友:拾言 发表时间:2023-03-17 18:46:17
可我还是觉得10e在听到4t死讯的时候不该是那样的反应。4t是死了,不是结婚了离婚了生孩子了。10e在4t活着的时候可以恨可以爱可以压抑对4t的情感,但要是4t死了呢?就像是10e对4t所有的感情,包括压抑的、怨恨的,全都崩塌了,地基都不在了,这就是死亡的震慑力。人们常说,什么是悲伤,大哭大笑就是悲伤,极度悲伤。10e对4t的感情是压抑的,甚至对4t的形象是抹黑的,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4t还在。当那个人都不在了,就像是在感情的地基上来了重重一拳,一切都塌了,悲伤到极致就是看上去跟没事儿一样?我不信。不管10e对4t这五年以来是什么样的情感,但4t一定对10e来说很重要,是牵挂,不管10e承不承认,对你来说重要的人(或许你还恨她怨她)死了,是真的死了,真正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不管是个特别真的假设还是事实,痛的外在表现一定是会有的呀。更何况像10e这样的温情人。 [11楼] 网友:62119815 发表时间:2023-03-25 23:07:28
哭死 [12楼] 网友:ash 发表时间:2023-04-25 13:20:50
其实我觉得10e之所以不悲伤是对4t的死亡没有实感,从忘记葬礼也可以看出她有意在逃避这件事情。 例子或许不恰当,但在我得知奶奶去世时也没有掉一滴眼泪,我依旧有说有笑。她是这世上唯一一个愿意溺爱我的人,我喜欢和她分享各种事情。我不是对她没有情感,我只是无法相信这个既定事实。因为太小父母没有带我参加葬礼,没有眼见为实,所以我可以一直逃避这件事。只要不去承认,那么她或许就是活在这世上的。所以结果就是,我一直在等她回家,而她也一直没有回家。直到有一天我想吃鸡蛋羹,忽然发现味道变了。那是我第一次感到难过。当时我在想是不是再也吃不到那个味道的鸡蛋羹了,是不是再也等不到她回家了。我第一次对她的死亡产生了一点实感,但我还是有意逃避这件事。以至于稍大之后父亲带我去墓地,虽然知道她早就不在了,我也早就不等她回家了。但当我看到墓碑时,我的第一反应还是:她竟然真的死了,她不是不回家。我一直在有意丑化她,把她塑造成一个贪玩不回家的人。和10e一样只要我一直恨她讨厌她,我就没有那么难过,而她也可以一直活着,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 或许在傅斯愉喊出姐姐之前,10e都有在自我欺骗。一通被遗忘的电话,一幅较为陌生的遗像,一个睡着一样的人。直到傅斯愉喊出姐姐后,10e可能才真正意识到那个睡着一样的人叫做4t,且再也醒不过来了。无法接受真相的10e只好逃离了那个地方,逃离那个写满了4t离去的现实。所以10e确实可以无动于衷,而选择继续逃避现实的她也必然走向疯病的结局。 [13楼] 网友:Blanks√∞ 发表时间:2023-04-27 16:18:22
泪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