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容振溪的文章《大巫师之恋爱秘术》涉嫌“全文照搬”
事件 涉嫌抄袭文章《大巫师之恋爱秘术》的抄袭部分最早发表于2014年1月
被涉嫌抄袭文章《苗家蛊女 》的抄袭部分最早发表于2016-02-15 15:38:35
关于抄袭的分析如下:
全文照抄

苗家蛊女

第1章 坟山凶案(1)
 一 惊艳透视

  明朝正德年间,湖南西部辰州(今沅陵)大山深处,新雨初霁,山花烂漫。一条青石板小路蜿蜒穿过村前一株大黄桷树,消失在坡下一片乳白色的晨雾中。白雾中忽然传来一阵拨水的声响,原来是一个苗家少女蹲在溪边洗菜。

  这位湘西苗家少女名叫徐小六,是桃花寨人,年方十七岁。她面容恬静,一件宝蓝色的衣裳没有领子,裸裎着洁白纤细的项脖。一条乌黑的短辫绾在后脑上,用红头绳系着,绳头上还吊着一枚铜钱。

  徐小六忽然掉过头来张看什么,鸦翅般黑的眉毛下一双大眼睛湛湛有神。她拢了一下耳边头发,见四下里悄无人踪,口中不由唱起一支山歌来:

  山歌不唱不开怀,

  磨子不转浆不来;

  主不劝客客不醉,

  树不逢春花不开。

  不唱山歌不闹热,

  快把山歌唱几则;

  这山唱了那山应,

  那山唱了这山接。

  轻柔婉转的歌声,飘在烟水蒙蒙的溪流上。白雾和绿波仿佛也被这曼妙的歌声打动,像两个调皮的小孩般追逐嬉戏。

  徐小六不知道,在一片诺大的涧石后面此时还有一位苗家少年,他是来割猪草的。只是在看到徐小六后,少年不知何故,便躲藏在涧石间偷窥徐小六!

  这位少年名唤邵元节,是乌杨村人,桃花寨和乌杨村以这条小溪为界。两村人平素多有往来,邵元节闲时常随村中几个少年伙伴到桃花寨串门摆龙门阵(聊天的意思),因此常遇见徐小六,邵元节打从十四岁起,就对徐小六滋生了爱慕之情。

  邵元节瞧见徐小六洗的原来并不是菜,而是在洗给牛吃的青草,又感稀奇又忍不住好笑。

  原来这一天是四月八“牛王节”。湘西苗族人家认为动植物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约定俗成这一天耕牛要休息,还要吃好的——除了喂青草和稀饭外,还要灌白酒。

  邵元节心想:“虽然是牛王节,但也亏她想得出,给畜生吃的草她也来洗,也只有天真烂漫的少女才会做这种莫名其妙的事情。”

  他听到徐小六唱这首山歌时,不禁如醉如痴。

  徐小六洗完了牛草,收拾起背篓,便回家去。

  邵元节在涧石后默默注视着徐小六的背影行走在陇亩间,脸上流露出痴迷之色。

  突然,他感觉眼前有了一团朦胧的光晕,他有意无意地稍微凝注这光晕,眼前赫然出现了徐小六的背后身体!

  邵元节吃了一惊,脸上不由烧得绯红!徐小六后背的幻影也立时消失了。他心上心下的,直到徐小六的身影看不见后,他才暗自揣测这幻影的怪事。

  ——其实邵元节一直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从五岁那年开始,他就已经多次看到过一些奇怪的幻影。

  记得第一次看见这种幻像是一个夏日的傍晚,他和一群伙伴在这条小溪中游泳,邵元节下水游了一会便上岸休息,当他坐在山石上垂目养神时,突然间眼前出现了一幕情景:他“看见”同伴张明右脚卡在了水底下两块大石间的夹缝中!双手徒劳地在水中乱抓……他矍然一惊,睁开眼后这幻影便消失了。

  他当时也没深想,只以为这是不好的兆头,于是他大声疾呼“张明”的名字,但其时张明正在水下,无法听到他呼唤的声音。

  他想等他出水时单独劝他一回,然而张明却再也没有活着游上水面!

  后来他多次追忆起此事,他开始怀疑他“看见”的幻像并非是一种预感,而是在他“看见”张明右脚卡在了水底下两块大石间的夹缝中时,张明就真的遇难了。

  另外,邵元节还有一种无法对人言说的“看见”经验:他自两岁时便没有了母亲,一般来说,人在长大后,对两岁前所见所闻几乎没有印象了,虽然能忆起一些片断,但影像总是模糊的,——所以说邵元节不可能知道母亲的相貌,然而奇怪的是,当他在目睹母亲的一些遗物时,他有好几次都清楚“看见”了母亲的相貌!母亲的身影是如此的真实可及!他不知多少次流下伤心的泪水……

  如果说这只是他幻想中的母亲的相貌的话,那么在他九岁那年,他母亲的一位早年出嫁的嫡亲妹妹,第一次回乡省亲时,他惊奇地发现这位嫡亲姨妈好象他“看见”过的母亲!不惟是面相十分相似,而且连身材都十分近似……

  他对自已拥有这种异于常人的“本领”又惊又怕,又有几分说不出的欢喜。

  就象刚才“看见”徐小六的背后身体,表面上看似乎是他少年人第一次怀春的心灵反应,但那洁白光滑的身体宛如就在面前……正当意乱情迷之际,忽听见舅娘呼唤他回家吃饭的声音,他才从失魂落魄中醒过神来,心绪不宁地回家。

  邵元节自幼父母双亡,因父亲原是入赘的外乡人,故邵元节便被舅舅收养。

  舅舅是一个赶尸人,两月前到朗州(今常德)替人户赶尸时,晚上行走在黄泥小路上被毒蛇所咬,一命呜呼。

  舅娘一个妇道人家,实难养活一家老老小小六张嘴,于是托人向亡夫的师父徐矮子说情,想让外甥接替亡夫做赶尸的活计。

  赶尸匠从不乱收徒弟。学徒由家长先立字据,接着赶尸匠必须面试。徐矮子传话让邵元节今天晌午后就去让他老人家法眼看看再议。

  在湘西民间,自古就有赶尸这一行业,是把客死四川、贵州的湖南人的尸体运送回家乡。

  为什么会有“赶尸”的营生呢?因为湘西沅江上游一带,地方贫瘠,穷人多赴川东或黔东地区,作小贩、采药或狩猎为生。

  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岭,山中瘴气很重,恶性疟疾经常流行,生活环境很坏,除当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

  死在那些地方的汉人,没一个是有钱人,而汉人在传统上,运尸还乡埋葬的观念很深。

  然而,在那上千里或数百里的崎岖山路上,即使有钱,也难以用车辆或担架扛抬,于是有人就开创了这一奇怪的经济办法运尸回乡。

  邵元节想到从今以后,自已多半同舅舅一样,常年在外赶尸,一年难得有几天得闲回家,再难与心上人徐小六见面,心中隐隐作痛。

  吃过饭后,舅娘拿出一套还算干净的衣服让邵元节穿上。舅娘对邵元节叮咛了一番待人接物的道理,说话间舅舅从前的一位师弟便来带领他去见赶尸匠。

  舅舅的师弟名叫陈大富,是大山那一面的白水村人,可能是因从事一种神秘的职业,常年昼伏夜行,性格沉默寡言,人家问他几句他才吱一声。头发如枯草,眉稀眼细的,脸上还生着一些小疙瘩,三十余岁年纪,说大不大,但看上去却象老了十岁的样子,让人难以亲近。

  陈大富不爱说话,邵元节也是心事重重的,二人一路上没啥说的,只是闷闷地行走在田埂小径上。

  约莫走了一个时辰,便到了白水村,远远就能看到山凹中师父徐矮子住的那座吊脚楼了。


大巫师之恋爱秘术

章节1神秘女孩(1)

 明朝正德年间,湖南西部辰州(今沅陵)大山深处,新雨初霁,山花烂漫。一条青石板小路蜿蜒穿过村前一株大黄桷树,消失在坡下一片乳白色的晨雾中。白雾中忽然传来一阵拨水的声响,原来是一个苗家少女蹲在溪边洗菜。

  这位湘西苗家少女名叫徐小六,是桃花寨人,年方十七岁。她面容恬静,一件宝蓝色的衣裳没有领子,裸裎着洁白纤细的项脖。一条乌黑的短辫绾在后脑上,用红头绳系着,绳头上还吊着一枚铜钱。

  徐小六忽然掉过头来张看什么,鸦翅般黑的眉毛下一双大眼睛湛湛有神。她拢了一下耳边头发,见四下里悄无人踪,口中不由唱起一支山歌来:

  山歌不唱不开怀,

  磨子不转浆不来;

  主不劝客客不醉,

  树不逢春花不开。

  不唱山歌不闹热,

  快把山歌唱几则;

  这山唱了那山应,

  那山唱了这山接。

  轻柔婉转的歌声,飘在烟水蒙蒙的溪流上。白雾和绿波仿佛也被这曼妙的歌声打动,像两个调皮的小孩般追逐嬉戏。

  徐小六不知道,在一片诺大的涧石后面此时还有一位苗家少年,他是来割猪草的。只是在看到徐小六后,少年不知何故,便躲藏在涧石间偷窥徐小六!

  这位少年名唤邵元节,是乌杨村人,桃花寨和乌杨村以这条小溪为界。两村人平素多有往来,邵元节闲时常随村中几个少年伙伴到桃花寨串门摆龙门阵(聊天的意思),因此常遇见徐小六,邵元节打从十四岁起,就对徐小六滋生了爱慕之情。

  邵元节瞧见徐小六洗的原来并不是菜,而是在洗给牛吃的青草,又感稀奇又忍不住好笑。

  原来这一天是四月八“牛王节”。湘西苗族人家认为动植物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约定俗成这一天耕牛要休息,还要吃好的——除了喂青草和稀饭外,还要灌白酒。

  邵元节心想:“虽然是牛王节,但也亏她想得出,给畜生吃的草她也来洗,也只有天真烂漫的少女才会做这种莫名其妙的事情。”

  他听到徐小六唱这首山歌时,不禁如醉如痴。

  徐小六洗完了牛草,收拾起背篓,便回家去。

  邵元节在涧石后默默注视着徐小六的背影行走在陇亩间,脸上流露出痴迷之色。

  突然,他感觉眼前有了一团朦胧的光晕,他有意无意地稍微凝注这光晕,眼前赫然出现了徐小六的背后身体!

  邵元节吃了一惊,脸上不由烧得绯红!徐小六后背的幻影也立时消失了。他心上心下的,直到徐小六的身影看不见后,他才暗自揣测这幻影的怪事。

  ——其实邵元节一直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从五岁那年开始,他就已经多次看到过一些奇怪的幻影。

  记得第一次看见这种幻像是一个夏日的傍晚,他和一群伙伴在这条小溪中游泳,邵元节下水游了一会便上岸休息,当他坐在山石上垂目养神时,突然间眼前出现了一幕情景:他“看见”同伴张明右脚卡在了水底下两块大石间的夹缝中!双手徒劳地在水中乱抓……他矍然一惊,睁开眼后这幻影便消失了。

  他当时也没深想,只以为这是不好的兆头,于是他大声疾呼“张明”的名字,但其时张明正在水下,无法听到他呼唤的声音。

  他想等他出水时单独劝他一回,然而张明却再也没有活着游上水面!

  后来他多次追忆起此事,他开始怀疑他“看见”的幻像并非是一种预感,而是在他“看见”张明右脚卡在了水底下两块大石间的夹缝中时,张明就真的遇难了。

  另外,邵元节还有一种无法对人言说的“看见”经验:他自两岁时便没有了母亲,一般来说,人在长大后,对两岁前所见所闻几乎没有印象了,虽然能忆起一些片断,但影像总是模糊的,——所以说邵元节不可能知道母亲的相貌,然而奇怪的是,当他在目睹母亲的一些遗物时,他有好几次都清楚“看见”了母亲的相貌!母亲的身影是如此的真实可及!他不知多少次流下伤心的泪水……

  如果说这只是他幻想中的母亲的相貌的话,那么在他九岁那年,他母亲的一位早年出嫁的嫡亲妹妹,第一次回乡省亲时,他惊奇地发现这位嫡亲姨妈好象他“看见”过的母亲!不惟是面相十分相似,而且连身材都十分近似……

  他对自已拥有这种异于常人的“本领”又惊又怕,又有几分说不出的欢喜。

  就象刚才“看见”徐小六的背后身体,表面上看似乎是他少年人第一次怀春的心灵反应,但那洁白光滑的身体宛如就在面前……正当意乱情迷之际,忽听见舅娘呼唤他回家吃饭的声音,他才从失魂落魄中醒过神来,心绪不宁地回家。

  邵元节自幼父母双亡,因父亲原是入赘的外乡人,故邵元节便被舅舅收养。

  舅舅是一个赶尸人,两月前到朗州(今常德)替人户赶尸时,晚上行走在黄泥小路上被毒蛇所咬,一命呜呼。

  舅娘一个妇道人家,实难养活一家老老小小六张嘴,于是托人向亡夫的师父徐矮子说情,想让外甥接替亡夫做赶尸的活计。

  赶尸匠从不乱收徒弟。学徒由家长先立字据,接着赶尸匠必须面试。徐矮子传话让邵元节今天晌午后就去让他老人家法眼看看再议。

  在湘西民间,自古就有赶尸这一行业,是把客死四川、贵州的湖南人的尸体运送回家乡。

  为什么会有“赶尸”的营生呢?因为湘西沅江上游一带,地方贫瘠,穷人多赴川东或黔东地区,作小贩、采药或狩猎为生。

  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岭,山中瘴气很重,恶性疟疾经常流行,生活环境很坏,除当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

  死在那些地方的汉人,没一个是有钱人,而汉人在传统上,运尸还乡埋葬的观念很深。

  然而,在那上千里或数百里的崎岖山路上,即使有钱,也难以用车辆或担架扛抬,于是有人就开创了这一奇怪的经济办法运尸回乡。

  邵元节想到从今以后,自已多半同舅舅一样,常年在外赶尸,一年难得有几天得闲回家,再难与心上人徐小六见面,心中隐隐作痛。

  吃过饭后,舅娘拿出一套还算干净的衣服让邵元节穿上。舅娘对邵元节叮咛了一番待人接物的道理,说话间舅舅从前的一位师弟便来带领他去见赶尸匠。

  舅舅的师弟名叫陈大富,是大山那一面的白水村人,可能是因从事一种神秘的职业,常年昼伏夜行,性格沉默寡言,人家问他几句他才吱一声。头发如枯草,眉稀眼细的,脸上还生着一些小疙瘩,三十余岁年纪,说大不大,但看上去却象老了十岁的样子,让人难以亲近。

  陈大富不爱说话,邵元节也是心事重重的,二人一路上没啥说的,只是闷闷地行走在田埂小径上。

  约莫走了一个时辰,便到了白水村,远远就能看到山凹中师父徐矮子住的那座吊脚楼了。


苗家蛊女
第2章 坟山凶案(2)
2014-01-19 22:31:47
  徐矮子六十四岁,却赶了三十七年的尸,算是老资格的赶尸匠了。他长年午夜行走在深山老林潮湿的山路上,但现在他的身子骨已经无法适应要命的山岚和露水,老胳膊老腿害了很严重的风湿。

  年青时他徐矮子就好与人斗气,什么事都爱出风头,如今他已经把名誉看得淡了,想当年一起出道的几个同他呕气的师兄弟都作古了,他并未因为这最后的胜出而偷笑。

  老婆在九年前去了冥界,作为赶尸匠,一辈子可谓见多识广,也没有太多的悲哀,过去的人和事都如梦、如露,他只为岁月的无情流逝感到空虚和寂寞。

  门外传来了徒弟陈大富的咳嗽声,他无声一笑,收敛起纷至沓来的思绪。有意无意噘着嘴,背着双手,用一种莫测高深的目光斜睨着这个少年。

  “徐老师。。。。。。”邵元节的声音有些不安,他也不明确知道自已内心究竟是愿意被老人相中还是不被相中,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意思。

  “本来你还差三个月才满十七岁,并不合我行的规矩——”徐矮子慢慢吞吞说道,“我们这行当起码要满十七岁才行,——但看你个头长这么高了应该无妨。”

  老人朝地上吐了一口痰,忆起当年因为自已身材矮小,差点没吃上这碗饭,后来多亏师父破格收下的往事。

  徐矮子再次打量了一下少年人,心中嘀咕:“撇开年龄不谈,你的外在条件也不符合啊,——吃我们这行饭的人相貌要丑些才好,可你却是一个英俊小伙子啊。”

  须知赶尸人是一种十分神秘的职业,对外行人而言,其中有许多不能告人的秘密。赶尸人相貌不能生得较好,因为这样会让人易生亲近之意,过多的接触会妨碍赶尸人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相反,赶尸人最好选择相貌丑陋可怕一些才好,这样才能让人即敬又畏。但这层窗户纸是不能捅破的,秘密一旦捅破了就不值钱了。

  老人在心里幻想了一下才死去的徒弟谢勇的音容,唏嘘道:“你舅舅也跟我差不多有二十年了。。。。。。”犯难了半晌,似终于下了决心,说道:“佛度有缘人,还是按老祖师留下的规矩办吧。”

  他吩咐陈大富带邵元节到院坝子中央,告诉他面朝午后的太阳站好。

  邵元节心中窃喜,他从前听舅舅讲过一些入门的趣闻,知道这是要让他对着日光看片刻,然后身子旋转一周后倒在地上,师父会问他东西南北方位,如果说正确了表示方位感强,能适应无星无月的夜晚走山路;如不能正确说出方位,就不是做赶尸人的料。

  他小时为图好玩多次练习过,此测试可说是易如反掌。果不其然,他闭目躺倒在院坝地上后,老人问他东他就用手指东,问他西就指西,较顺利地通过了这种方位感的特别考试。

  徐矮子不动声色,喝了一口徒弟陈大富递过来的老鹰茶,说道:“大富,你今天在天黑之后上后面的坟山,在那座冯姑娘的坟墓上放一封‘入门信’和一片桐树叶。”

  陈大富没吭声,只是接过师父递过来的茶盅放在八仙桌子上。

  徐矮子咳嗽一声,盯着邵元节郑重其事地说出了入门的最后一道测试:“听着,你须在今夜子时光景独自一人上坟山,将这片桐树叶和这封‘入门信’取回来交给我。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你有赶尸人的胆量!”

  邵元节双手枕头躺在草席上,不时察看窗外天色。乡下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节省灯油,天一抹黑就睡下了。邵元节在黑暗中不由胡思乱想,估摸时间差不多了,才披衣下床。

  邵元节轻轻关上家中两扇板门,手中灯笼照见板门上的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门神画像,心中若有所触。

  他将灯笼放在地上,双手抱拳,朝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传奇英雄作了三个揖。心说:“求两位大英雄显灵,借我一身英雄肝胆!助我今晚独上坟山!”

  行礼毕,与两位英雄人物的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对视片刻,似乎真的就借来了大英雄的胆气,转身大步流星向坟山行去。

  从前,邵元节的舅舅每次赶尸后回到家中,总爱讲些外面听来的评书给家中几个娃娃们听。

  然而舅舅没读过书,口才很差,每次讲完《隋唐演义》的一些故事时,他只会笨笨地评价一句“尉迟恭这个人很勇敢!”、“秦叔宝这个人很讲义气,所以他有许多朋友。”

  因为自小听舅舅讲故事的关系,邵元节小小心灵中便对这些“很勇敢”、“讲义气”、“有许多朋友”的英雄人物充满了敬仰之情。

  此刻邵元节提着灯笼,孤身一人走在坟山的黄泥小径上。有一股英雄情结在荡气回肠,所以并不如何惧怕。

  天上一弯冷月不时被云翳掩蔽,四野万籁俱寂,幢幢暗影,宛如有鬼怪在跟踪自已,他脑子中不断浮现出一个女鬼的影子,令他寒毛直竖。

  为了自壮行色,他便哼唱起苗家人的情歌《屋檐脚下会情郎》来:

  月儿弯弯照妹房,

  屋檐脚下会情郎,

  娘问女儿么子响?

  屋檐跳下黄鼠狼。

  郎在山中学鸟叫,

  妹在屋中把手招,

  娘问女儿么子咿,

  绣花累了伸懒腰。

  纵步上山,走过了数个山头,进入一座黑压压的松林,忽听林中传来人语,邵元节中心栗六,停步察看动静。

  突然,黑暗中传来“唉呀!”一声,接着地上落叶哗啦啦大声响动,邵元节惊疑不定,藏匿在一株大树后偷窥——

  斗听一个声音问道:“是谁?——”邵元节这回听得分明:是个年轻女子声音,可能是女子发现了大树后有灯笼的红光。邵元节一时间举措不定。

  少顷,坡上又下来一个人,手中提着一盏小桔灯,口中嗟怪道:“看你这么不小心。。。。。。”邵元节借着小桔灯的微光,看清楚少年原来是桃花寨的徐小七!

  他心念电转:先前那个问话的年轻女子必定是徐小六了!心中又惊又喜,当下更不迟疑,走上前去,说道:“刚才吓我一跳,原来是你们两姐弟!”

  徐家姐弟俩见是乡邻邵元节,彼此之间半生不熟的,俱是惊诧。

  徐小六坐在地上,双手握着左足踝,光着左脚,显是先前从坡上滚下来时鞋子掉落了。

  邵元节看见她肥大的兰布裤管滚了白色花边。裤管下一段白皙的小腿颈和秀气的脚丫,怦然心动。脑海中闪过白天“看见”的徐小六的身体,忙转移了视线。

  徐小七满腹狐疑:“你是邵大哥么,你来这儿做什么呢?”

  邵元节不答这话,反奇怪地问对方:“这深更半夜的,你们又在这儿做什么呢?”

  双方都不肯回答真话,邵元节见姐弟俩欲离开,头脑中一激灵,忙说道:“实不相瞒,我是因为要上坟山去取两件信物——是这样的,我想拜在徐老师门下。。。。。。学习做一个赶尸人!”

  姐弟俩互视一眼,徐小七纳罕道:“你说是要拜徐老师为师么?!”

  邵元节点点头,微微一笑。

  徐小七忻然道:“原来大家是一路人啊!——我也是同你一样,要拜徐老师为师的,我们也是来取信物的!”

  邵元节道:“哦?可是陈师傅今天带我去见徐老师时,我却没有在那里看见你啊。”

  徐小七问道:“你是托陈师傅引荐给徐老师的?”

  邵元节道:“是啊,我舅舅和陈师傅都是徐老师的徒弟,陈师傅是我舅舅的师弟。你又是托谁引荐的呢?”

  徐小七道:“我是托赵师傅引荐的,赵师傅也是徐老师的徒弟。”

  邵元节点点头:“原来是赵师傅啊。”

  他听舅舅讲过,徐老师共收过四个徒弟:大徒弟已多年洗手不干了,二徒弟就是邵元节的舅舅,三徒弟是赵平,四徒弟是陈大富。

  邵元节瞥了徐小六一眼,纳闷道:“难道你这位姐姐也是同你一样么。。。。。。”他可没听说过在湘西还有女孩子做赶尸人的话。

大巫师之恋爱秘术
第2章
  徐矮子六十四岁,却赶了三十七年的尸,算是老资格的赶尸匠了。他长年午夜行走在深山老林潮湿的山路上,但现在他的身子骨已经无法适应要命的山岚和露水,老胳膊老腿害了很严重的风湿。

  年青时他徐矮子就好与人斗气,什么事都爱出风头,如今他已经把名誉看得淡了,想当年一起出道的几个同他呕气的师兄弟都作古了,他并未因为这最后的胜出而偷笑。

  老婆在九年前去了冥界,作为赶尸匠,一辈子可谓见多识广,也没有太多的悲哀,过去的人和事都如梦、如露,他只为岁月的无情流逝感到空虚和寂寞。

  门外传来了徒弟陈大富的咳嗽声,他无声一笑,收敛起纷至沓来的思绪。有意无意噘着嘴,背着双手,用一种莫测高深的目光斜睨着这个少年。

  “徐老师。。。。。。”邵元节的声音有些不安,他也不明确知道自已内心究竟是愿意被老人相中还是不被相中,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意思。

  “本来你还差三个月才满十七岁,并不合我行的规矩——”徐矮子慢慢吞吞说道,“我们这行当起码要满十七岁才行,——但看你个头长这么高了应该无妨。”

  老人朝地上吐了一口痰,忆起当年因为自已身材矮小,差点没吃上这碗饭,后来多亏师父破格收下的往事。

  徐矮子再次打量了一下少年人,心中嘀咕:“撇开年龄不谈,你的外在条件也不符合啊,——吃我们这行饭的人相貌要丑些才好,可你却是一个英俊小伙子啊。”

  须知赶尸人是一种十分神秘的职业,对外行人而言,其中有许多不能告人的秘密。赶尸人相貌不能生得较好,因为这样会让人易生亲近之意,过多的接触会妨碍赶尸人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相反,赶尸人最好选择相貌丑陋可怕一些才好,这样才能让人即敬又畏。但这层窗户纸是不能捅破的,秘密一旦捅破了就不值钱了。

  老人在心里幻想了一下才死去的徒弟谢勇的音容,唏嘘道:“你舅舅也跟我差不多有二十年了。。。。。。”犯难了半晌,似终于下了决心,说道:“佛度有缘人,还是按老祖师留下的规矩办吧。”

  他吩咐陈大富带邵元节到院坝子中央,告诉他面朝午后的太阳站好。

  邵元节心中窃喜,他从前听舅舅讲过一些入门的趣闻,知道这是要让他对着日光看片刻,然后身子旋转一周后倒在地上,师父会问他东西南北方位,如果说正确了表示方位感强,能适应无星无月的夜晚走山路;如不能正确说出方位,就不是做赶尸人的料。

  他小时为图好玩多次练习过,此测试可说是易如反掌。果不其然,他闭目躺倒在院坝地上后,老人问他东他就用手指东,问他西就指西,较顺利地通过了这种方位感的特别考试。

  徐矮子不动声色,喝了一口徒弟陈大富递过来的老鹰茶,说道:“大富,你今天在天黑之后上后面的坟山,在那座冯姑娘的坟墓上放一封‘入门信’和一片桐树叶。”

  陈大富没吭声,只是接过师父递过来的茶盅放在八仙桌子上。

  徐矮子咳嗽一声,盯着邵元节郑重其事地说出了入门的最后一道测试:“听着,你须在今夜子时光景独自一人上坟山,将这片桐树叶和这封‘入门信’取回来交给我。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你有赶尸人的胆量!”

  邵元节双手枕头躺在草席上,不时察看窗外天色。乡下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节省灯油,天一抹黑就睡下了。邵元节在黑暗中不由胡思乱想,估摸时间差不多了,才披衣下床。

  邵元节轻轻关上家中两扇板门,手中灯笼照见板门上的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门神画像,心中若有所触。

  他将灯笼放在地上,双手抱拳,朝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传奇英雄作了三个揖。心说:“求两位大英雄显灵,借我一身英雄肝胆!助我今晚独上坟山!”

  行礼毕,与两位英雄人物的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对视片刻,似乎真的就借来了大英雄的胆气,转身大步流星向坟山行去。

  从前,邵元节的舅舅每次赶尸后回到家中,总爱讲些外面听来的评书给家中几个娃娃们听。

  然而舅舅没读过书,口才很差,每次讲完《隋唐演义》的一些故事时,他只会笨笨地评价一句“尉迟恭这个人很勇敢!”、“秦叔宝这个人很讲义气,所以他有许多朋友。”

  因为自小听舅舅讲故事的关系,邵元节小小心灵中便对这些“很勇敢”、“讲义气”、“有许多朋友”的英雄人物充满了敬仰之情。

  此刻邵元节提着灯笼,孤身一人走在坟山的黄泥小径上。有一股英雄情结在荡气回肠,所以并不如何惧怕。

  天上一弯冷月不时被云翳掩蔽,四野万籁俱寂,幢幢暗影,宛如有鬼怪在跟踪自已,他脑子中不断浮现出一个女鬼的影子,令他寒毛直竖。

  为了自壮行色,他便哼唱起苗家人的情歌《屋檐脚下会情郎》来:

  月儿弯弯照妹房,

  屋檐脚下会情郎,

  娘问女儿么子响?

  屋檐跳下黄鼠狼。

  郎在山中学鸟叫,

  妹在屋中把手招,

  娘问女儿么子咿,

  绣花累了伸懒腰。

  纵步上山,走过了数个山头,进入一座黑压压的松林,忽听林中传来人语,邵元节中心栗六,停步察看动静。

  突然,黑暗中传来“唉呀!”一声,接着地上落叶哗啦啦大声响动,邵元节惊疑不定,藏匿在一株大树后偷窥——

  斗听一个声音问道:“是谁?——”邵元节这回听得分明:是个年轻女子声音,可能是女子发现了大树后有灯笼的红光。邵元节一时间举措不定。

  少顷,坡上又下来一个人,手中提着一盏小桔灯,口中嗟怪道:“看你这么不小心。。。。。。”邵元节借着小桔灯的微光,看清楚少年原来是桃花寨的徐小七!

  他心念电转:先前那个问话的年轻女子必定是徐小六了!心中又惊又喜,当下更不迟疑,走上前去,说道:“刚才吓我一跳,原来是你们两姐弟!”

  徐家姐弟俩见是乡邻邵元节,彼此之间半生不熟的,俱是惊诧。

  徐小六坐在地上,双手握着左足踝,光着左脚,显是先前从坡上滚下来时鞋子掉落了。

  邵元节看见她肥大的兰布裤管滚了白色花边。裤管下一段白皙的小腿颈和秀气的脚丫,怦然心动。脑海中闪过白天“看见”的徐小六的身体,忙转移了视线。

  徐小七满腹狐疑:“你是邵大哥么,你来这儿做什么呢?”

  邵元节不答这话,反奇怪地问对方:“这深更半夜的,你们又在这儿做什么呢?”

  双方都不肯回答真话,邵元节见姐弟俩欲离开,头脑中一激灵,忙说道:“实不相瞒,我是因为要上坟山去取两件信物——是这样的,我想拜在徐老师门下。。。。。。学习做一个赶尸人!”

  姐弟俩互视一眼,徐小七纳罕道:“你说是要拜徐老师为师么?!”

  邵元节点点头,微微一笑。

  徐小七忻然道:“原来大家是一路人啊!——我也是同你一样,要拜徐老师为师的,我们也是来取信物的!”

  邵元节道:“哦?可是陈师傅今天带我去见徐老师时,我却没有在那里看见你啊。”

  徐小七问道:“你是托陈师傅引荐给徐老师的?”

  邵元节道:“是啊,我舅舅和陈师傅都是徐老师的徒弟,陈师傅是我舅舅的师弟。你又是托谁引荐的呢?”

  徐小七道:“我是托赵师傅引荐的,赵师傅也是徐老师的徒弟。”

  邵元节点点头:“原来是赵师傅啊。”

  他听舅舅讲过,徐老师共收过四个徒弟:大徒弟已多年洗手不干了,二徒弟就是邵元节的舅舅,三徒弟是赵平,四徒弟是陈大富。

  邵元节瞥了徐小六一眼,纳闷道:“难道你这位姐姐也是同你一样么。。。。。。”他可没听说过在湘西还有女孩子做赶尸人的话。












投诉时间: 2016-02-16 00:00:00
处理操作 接收人: 管理员 接收时间: 2016-02-17
处理人: 管理员23 处理时间: 2016-02-17
处理结果: 构成严重违规,无法清理,删除笔名
判断分析:
构成抄袭,无法清理,删除作者ID